工艺美术 相关文献 113573篇

  归于灰土——克莱门蒂娜·基思-罗奇的陶塑   

克莱门蒂娜·基思-罗奇发现许多古朴的陶器具有拟人化的优美曲线,她将女性的乳房、手臂等肢体与陶器以独特的方式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对女性身体和经验的独特研究。她的作品映射出当代生活与考古学之间的冲突,从而引发关于主体与客体、当代与古代、生存与死亡的深层思考。 [详细]
《世界美术》2023年01期

  熟巧之手:近代早期欧洲手艺实践者的技艺态度   

欧洲文明对手工活动有着一种持续的轻视,这种偏见是特定历史语境的产物,被怀有明确的社会政治用意的、以文人为代表的有闲群体所不断塑造。面对偏见,作为手艺实践者的艺术家们主要地采取了两种回应策略,即赞扬自身技艺的精湛,并将所从事的实践活动进行理性化。中世纪晚期以来,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意大... [详细]
《世界美术》2023年01期

  交织的历史,统一的设计:20世纪德国现代设计   

<正>2023年1月10日,“交织的轨迹:德国现代设计1945-1990”展在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展出战后德国设计作品300余组/件,包括迪特·拉姆斯、汉斯·古格洛特、鲁德夫·霍恩、玛格丽特·贾尼等杰出设计师,以及哈勒艺术设计学院、乌尔姆设计学院、奥芬巴赫设计学院等机构的设计作品,涵盖平面... [详细]
《世界美术》2023年01期

  手艺人的失语:设计介入手工艺更新的反思与探索   

设计介入传统手工艺保护与创新的方式主要集中于将传统手工艺的知识系统和文化内涵具象化为以视觉形式为主的有形的文化产品。在这样一种理念的引导下,在设计与传统手工艺融合的过程中造成了手艺人的隐形与失语,手艺人仅作为设计的代工角色出现,其价值在创新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本文尝试... [详细]
《世界美术》2023年01期

  视觉印象与文化赋形——书籍封面设计逻辑漫议   

<正>正如原研哉所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书籍也许早已不是传播媒介的主角,不管是流通速度、密度还是量的大小,书籍和电子媒介都不能相提并论,但电子媒介却无法完全取代书籍。因为,纸作为一种材料的同时也是一个“无意识的平面”,是一个搬运图画和文字的媒介,其魅力便在于其“物质”的向... [详细]
《世界美术》2023年01期

  运动中的现代主义:让·丁格利的元机械浮雕,1954-1959   

<正>1953到1954年间,刚抵达巴黎的让·丁格利(Jean Tinguely)在城市边缘的垃圾堆中寻觅废弃的金属。他回到工作室,将搜寻来的材料剪切并涂成白色的长方形和红色的圆形,将其以特殊的结构安装到木板上,并且(安装上微型发动机)让每一种图形以慢速循环的方式运动起来。此种艺术形式被称为运动绘画(... [详细]
《世界美术》2023年01期

  漆文化的当代绽放——国风·尹呈忠漆艺术展   

<正>漆的艺术,与中华文明一样历史悠久,深沉瑰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漆艺术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探索,使这种古老的艺术在材料方法、美学特征、观念形式等方面,有了新的面貌呈现和当代特性。在这些艺术探索者中,尹呈忠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艺术家。 [详细]
《上海工艺美术》2023年01期

  赋予传统刺绣新时代的光彩   

<正>镇湖,中国著名的刺绣之乡,也是我出生的地方。从记事起,家里几乎所有的女性长辈都是出色的绣娘,在她们的手中,精细的针线能在丝绢上绣出山河纵横、花树葱茏、鸟兽有灵,人物更是神姿具备、栩栩如生。而我的母亲,孙土珍女士在当年已是苏州刺绣研究所的外聘大师,曾为研究所创作了许多重要作品。... [详细]
《上海工艺美术》2023年01期

  明清顾绣的艺术追求与工艺特色   

<正>顾绣(Gu-family embroidery)诞生于明中期的上海,原指松江府上海县顾名世家族女眷以书画为粉本创制的绣画;创始期顾绣工、韵兼全,代表人物“顾姬”及其事迹入列同代纪传体画史《无声诗史》,绣画作品被同时期学界视为绘画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顾绣家丁佩活跃于“露香园顾绣”盛期的道光松江府;... [详细]
《上海工艺美术》2023年01期

  清末民国时期海派红木小件的形成和风格特征   

<正>“红木小件”是从中国木器文化的“小木作”中划分出来,以紫檀、乌木、鸡翅木、花梨木等红木为主要材料,精雕细琢而成的文玩摆设。我国古代先民注重实用性,其审美观和艺术思想多寄托于实用器物中。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工匠在造物活动中对于美学理解的不断深化,一些超越实用的工艺品获得了发展... [详细]
《上海工艺美术》202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