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 相关文献 18480篇

  新媒体技术下的“非遗”传统舞蹈的发展——以安徽花鼓灯为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花鼓灯主要起源于安徽省的两淮地区,是我国汉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艺术之一,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当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传统民俗舞蹈的传承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守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花鼓灯,我们依托新媒体技术为安徽花鼓灯赋... [详细]
《戏剧之家》2023年08期

  探究山西民间舞表演技巧的传承与发展   

根据1986年相关数据统计,山西民间舞种类共计234种,以地域性、即兴性、群众性、戏剧性、自娱性、继承性的形式特征展现民族的灵魂、人民的心声、群众的喜乐;以为叙事舞和抒情舞的形式体现三晋深厚的精神文化底蕴;以“扭”的动律、“线”的流动、“情”的神韵、“丑”的美化、“道具”的妙用展示独特... [详细]
《戏剧之家》2023年08期

  虚拟舞台背景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探究——以《只此青绿》为例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迭代,舞蹈作品中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成为舞台表演中强有力的一环,而虚拟舞台背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新产物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以舞蹈作品《只此青绿》作为切入点,分析其中虚拟舞台背景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方面的运用,同时梳理出了虚拟舞台背景在弘扬传统文... [详细]
《戏剧之家》2023年08期

  基于群众舞蹈编导的创新性思维分析   

舞蹈应该是与大众相关联的。在这个文化包容度较高的时代,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也逐渐增多。群众舞蹈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群众舞蹈创新有利于群众文化建设,充分展现当下群众的审美情趣。本文基于群众舞蹈编导的创新思维进行分析,探究我国群众舞蹈编导工作的创新路径。 [详细]
《戏剧之家》2023年08期

  浅谈舞蹈作品《家·梅表姐》的人物形象塑造   

《家·梅表姐》是杰出的古典舞作品,取材于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小说《家》以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中国为背景,真实讲述了封建豪门黑暗腐烂的历史。而小说中的高家则是中国封建社会与家族制度的缩影,体现了封建制度的专横与宗法礼教的束缚。梅表姐作为这部小说中一位命运悲惨的世家小姐,同样是封建礼... [详细]
《戏剧之家》2023年08期

  陶身体:惟有身不负   

<正>当地时间2月8日,2023年威尼斯双年展宣布授予陶身体剧场舞蹈银狮奖,陶冶、段妮成为继作曲家谭盾2017年获得金狮奖音乐终身成就奖之后,再度获奖的中国人。作为近年来国际舞蹈领域最炙手可热的中国现代舞团,陶身体不仅彰显了中国当代舞蹈发展的强劲之势,更丰富了人们对于舞蹈的认识和定义。作为舞... [详细]
《舞蹈》2023年02期

  见天,见地,见自心——写在陶身体《对照》重演之际   

<正>“国舞今韵”系列舞蹈交流展演是在中国文联和澳门中联办等支持下,由中国舞蹈家协会、澳门舞蹈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品牌舞蹈交流活动,于2019年首次在澳门举办。适逢癸卯兔年新春之际,2023“国舞今韵”以跨界融合为契机,邀请陶身体剧场、音乐人小河及澳门大学艺术设计中心数字艺术家梁蓝波、赵... [详细]
《舞蹈》2023年02期

  “武林风侠侣情”的舞剧赋言——中国当代舞剧研究随笔之五   

<正>说到“武林”题材的舞剧创编,不少人会脱口而出来一句“舞、武同源”。其实,在中国舞蹈的原始发生中,舞、武并不同源。简而言之,“舞”字源出于甲骨卜辞中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为“象人两褎舞形”;“武”的本字其实是“■”,学者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释为“像人戴冠伸臂、曲胫而舞... [详细]
《舞蹈》2023年02期

  数字镜像中的记忆倒影与身体乡愁——舞蹈剧场《如见》之所见   

<正>数据传输中的众生,粒子构成的自然万物,网络链接的亲密与孤独,电子算法中的人类记忆,舞蹈剧场《如见》中的现实世界是由代码构成的梦,生命回望则是一场真实的体悟归途。动作的诗意与数字的镜像平行,互联网络与田园乡愁的并置,舞者生涯与生命历程的互喻,自我叙事与身体体验交融出《如见》的奇... [详细]
《舞蹈》2023年02期

  以舞蹈《碇步桥》为例谈江南舞蹈创作   

<正>由浙江音乐学院原创的舞蹈作品《碇步桥》,于2023年除夕之夜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后,引起了业内外观众的高度关注与热议。《碇步桥》的前身《碇步桥水清悠悠》是笔者于2017年编创的作品,曾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小型剧(节)目和作品创作资助,并参加了2019年第十二届全国... [详细]
《舞蹈》202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