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喜杂志
登录
|
免费注册
充值中心
|
购买知网卡
|
帮助中心
|
阅读器
文献
期刊
吾喜首页
小说
|
诗歌
|
散文
|
民间文学
|
音乐
|
舞蹈
|
影视
|
摄影
|
书画
|
更多>>
文艺专题导航
诗歌、韵文
研究与评论
诗歌集
爱情诗
励志诗
借景抒情诗
即事感怀诗
咏史怀古诗
旅行/怀乡诗
咏物言志诗
哲理诗
山水田园诗
赠友送别诗
军旅诗
文艺理论
戏剧文学
小说
散文
杂著
民间文学
儿童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报告文学
音乐
舞蹈
戏剧
影视
书画篆刻
摄影
工艺美术
诗歌、韵文
相关文献 61881篇
排序:
发表时间
相关度
下载频次
被引频次
中兴三大诗人的儿童观——儿童地位的区别性
儿童在中兴三大诗人的诗中是被区别对待的,表现为性别上的男女之别、关系上的亲疏之别。诗中对男童集中诗笔,着力刻画,对女童的关注和表现则少之甚少,对关系亲近的自家儿孙倾尽无限的喜爱与赞美,对关系疏远的奴役劳作的童仆则十分漠然。中兴三大诗人关于儿童地位区别性的这一儿童观受古代社会男权主...
[详细]
《名作欣赏》2023年09期
南粤古驿道上的苏轼行迹及其驿道诗
苏轼贬谪岭南的南迁北返,在南粤古驿道上留下他的足迹及驿道诗。因此,南粤古驿道是研究晚年苏轼的独特窗口。本文通过勾勒苏轼南迁北返行踪路线,梳理苏轼的南粤古驿道诗,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贬谪途中的苏轼,更有利于开发利用南粤古驿道上的苏轼文化资源。
[详细]
《名作欣赏》2023年09期
黄公望“诗工晚唐”之论析
黄公望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他与倪瓒、王蒙、吴镇并称为“元四家”。历年来,学术界对黄公望之绘画艺术成就研究颇丰,然而,在其文学创作方面少有涉足。中国古代画家大多兼具文人与画家的双重身份,黄公望亦然。因此,研究其文学作品十分必要。本文以《全元诗》所录黄公望之诗为分析对象,将之与“晚唐体...
[详细]
《名作欣赏》2023年09期
王昌龄《诗格》“假物不如真象”辨
关于自然景物的描写,王昌龄认为“假物不如真象”。从表面看,这是反对运用比喻,其实另有深意。首先,他注重诗歌创作的“意兴”,因而排斥没有情蕴的物喻。其次,他崇尚天然,推崇表达的直率本真、自出机杼,所以不提倡借用外物以增色。“假物不如真象”有助于启示创作者审慎地对待比喻和白描手法,树...
[详细]
《名作欣赏》2023年09期
药性与赋体文学的结缘——“药性赋”源流考
药性赋是以中药的药性作为表现对象的一类赋。先秦时期屈原在《离骚》《九歌》中就已提到香草意象,汉代枚乘《七发》可视为药性赋的萌芽之作,汉魏六朝赋作中大量出现中药物象排列。但这些赋中的中药不涉及药性,直至宋代才出现真正的药性赋,元代李杲的《药性赋》标志着这一类赋的定型和成熟,明清时期...
[详细]
《名作欣赏》2023年09期
“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罢黜闲居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所作。本词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把愁苦表达得恰到好处,以其极高的艺术成就历来为人们所欣赏。本文通过分析此词,领略该词平淡之中见真愁的表达方式,感受词人心中的愁怨,感受词作回环往复的深厚韵味。
[详细]
《名作欣赏》2023年09期
郑愁予与李白任侠精神之比较
李白和郑愁予虽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任侠精神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种相同之处在于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担忧和同情。当然,时代和性格使得他们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通过对两人任侠精神的比较,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两人任侠精神产生的原因、体现形式,以...
[详细]
《名作欣赏》2023年09期
托马斯·哈代诗歌《离去》的音义画
本文主要借鉴了朱光潜先生《诗论》中的诗歌美学观点解读托马斯·哈代的悼亡诗《离去》,通过文本细读展现这首诗的音律、语言和意境之美,揭示诗歌音义系统的有机融合对传达诗人真挚情感的积极作用。
[详细]
《名作欣赏》2023年09期
“于一切眼中见无所有”——波德莱尔《盲人们》一诗中的社会心理与城市图景
作为西方象征派及整个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波德莱尔视“颓废”为审美现代性的关键词,并将其感受融入作品中。本文以《恶之花》巴黎风光部分中的《盲人们》一诗为出发点,从背景环境、描写对象、叙述者身份及主旨表达四个角度浅谈诗歌所描绘的社会心理和城市图景,并寻找以“丑恶”为美的诗歌中真正想传...
[详细]
《名作欣赏》2023年09期
“诗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江南逢李龟年》理解
《江南逢李龟年》可谓杜甫的生命绝唱,属“天鹅之歌”。绝唱精彩,在脍炙人口中感知历史现实,于沉郁顿挫间体味社会变迁。诗作叙写历史,也演示社会发展,具有浓郁的“诗史”特质,理解诗作意义与价值,要能掌握其诗性趣味、历史韵味和哲学意味。
[详细]
《名作欣赏》2023年08期
<
1
2
3
4
5
6
7
...
6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