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喜首页
|
帮助中心
|
安装吾喜阅读器
登录阅览室
阅览室首页>>
来源:
《仪器仪表学报》
2006年第S2期
作者:张台维;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径向波箔轴承测量装置的研制
本文研制出针对径向波箔轴承的测量装置,介绍了气路、试验台和传感器检测装置等组成部分。实际测量表明,这是一种研究径向波箔轴承性能的有效测量方法。
(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下载本文]
在吾喜上查看更多文章
本期目录
(11-12)
李翔;刘军;楼正国;李光;杨少华;张虹淼;
基于磁声电相互耦合检测生物组织的电特性
(13-14)
汤敏敏;安振连;杨强;夏钟福;张晓青;
化学处理聚丙烯孔洞驻极体膜的压电热稳定性
(15-17)
杨顶田;潘德炉;
水体中藻蓝蛋白的光谱检测
(18-20)
偶晓娟;周渭;李琳;王斌;杨喜光;
基于时-空关系的时间间隔与频率测量方法研究
(21-23)
彭承琳;杨景涛;顾大勇;史长宁;
基于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的SPR分析技术
(24-25)
王兢;宋刚;
热刺激电流法研究湿敏元件特性
(26-27)
李凌;井元伟;袁德成;
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
(28-30)
戴先中;丁煜函;王万成;
红霉素发酵关键生化量的动态软测量方法
(31-33)
王杨;王肇圻;王雁;左彤;
基于个性化眼模型的人眼调焦特性研究
(34-35)
王飞鹏;夏钟福;张晓青;安振连;
电晕极化的铁电聚合物驻极体极化强度的估算
(36-37+51)
杜高明;苏海涛;张多利;
微控制器静态时序分析方法研究
(38-39+46)
滕峰成;尹闻闻;吴飞;李志全;吴惕华;
闪耀光纤光栅的应变特性分析
(40-42)
于广平;苑明哲;王宏;
面向活性污泥1号模型应用的软测量技术
(43-44)
盛平;王寿荣;许宜申;
硅微机械谐振陀螺仪结构优化设计
(45-46)
朱丹丹;程淑红;陈颖;李志全;
相移长周期光纤光栅传输谱的仿真分析
(47-48)
汪祖民;孙红光;韩泾鸿;边超;陈绍凤;夏善红;
基于Ppy敏感膜的pH-ISFET研制
(49-51)
杨顶田;潘德炉;张霄宇;
叶绿素a高光谱遥感的经验和分析算法
(52-54)
王伟;王肇圻;王雁;左彤;
波前技术的眼视网膜AIM和CSF测定
(55-57)
王挺;王越超;李小凡;
一种基于旋转体的模型定位方法
(58-59)
苏海涛;杨世元;董华;徐波;
基于单光源投影的细丝动态测量方法
(60-62+93)
郑钢丰;吴斌;何存富;
用二维逆Born近似法对杆中混合型缺陷的重构
(63-65)
张多利;程作仁;杜高明;贾靖华;
基于周期分割的复合式倍频器设计方法
(66-67)
滕峰成;居振仁;吴飞;李志全;吴惕华;
光纤光栅波长干涉解调技术的研究
(68-69)
于莲芝;崔晓钰;李蛟;陈菊萍;
基于电磁力反馈的浓度测量系统设计
(70-71)
刘丰;王健;毕卫红;
一种光学电压互感器结构的电场分析
(72-75+86)
刘威;宋爱国;
基于虚拟现实的力觉临场感系统及其稳定性分析
(76-78)
李艳杰;吴镇炜;钟华;刘齐芳;
一种基于反作用力的仿人机器人ZMP建模与测量
(79-80)
袁兴起;陈延如;赵琦;周木春;
多粒子的侧向散射光偏振性质分析
(81-82)
蔡璐璐;杨红艳;吴飞;李志全;
一种新型的光纤光栅波长解调系统
(83-84)
郑海明;蔡小舒;
应用差分吸收光谱法前提条件的实验验证
(85-86)
朱丹丹;李志全;程淑红;
引入相移π后长周期光纤光栅的透射谱
(87-88)
刘勇;陈家璧;
一种光纤共聚焦系统轴向光强的测量
(89-90)
胡建人;秦会斌;
3cm微波吸收率测定及其影响因素
(91-93)
周鸿颖;陈家璧;胡群华;邱高;
细光束扫描测量光纤预制棒折射率分布的研究
(94-95)
孙玉国;宋孔杰;
仪器—基础耦合振动固有频率偏移
(96-97)
吴泉英;钱霖;沈为民;
Golay6稀疏孔径系统成像研究
(98-99)
郑金菊;胡娟梅;余水宝;方允樟;
提高铁基纳米晶高频磁导率的新方法
(100-101)
王高;周汉昌;李仰军;
锥形光纤耦合特性仿真研究
(102-103)
陈虹丽;刘贵栋;赵希人;
船舶纵向运动水动力参数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104-106)
姚崇龄;张阿卜;关键生;
神经模糊建模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应用
(107-109)
郭琼;崔建英;张志峰;
铁路车辆轮对检测技术综述
(110-111)
赵地;刘贵喜;朱国玺;
计算机机箱温度场的测试与仿真
(112-113+117)
王新明;陈荣;陈建新;
结构参数h对光纤轴角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114-117)
曹云昌;陈永奇;李炳华;
GPS测定大气绝对湿度廓线方法研究
(118-121)
原培新;孙丽娜;刘红梅;
汽车不解体油耗分析仪检测方法研究
(122-125)
高赟;
不完备决策表的线性分段插补完备化方法
(126-127)
刘洋;孙超;
一种提高宽带信号的频谱分辨率的新方法
(128-129)
陈祥光;李宇峰;姜波;王美石;
CAR模型在油田含水率预测中的应用
(130-131+136)
阮桢;刘茂生;胡德金;许黎明;王海丽;时轮;潘拯;
钻杆全自动压力矫直机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132-134+140)
罗川;吴志军;冯平法;
应用WatchDog技术提高测试系统的稳定性
(135-136)
冯立辉;俞建国;崔芳;孙雨南;
微石英音叉陀螺仪信号检测研究
(137-138)
任士焱;叶刚;
电力电容器的新型相控技术理论研究
(139-140)
任士焱;程林;吴军;
不同联接组的三相变压器状态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141-142)
杨乐;王厚军;戴志坚;
测试仪器中的动态波形绘制技术
(143-144+173)
辛伊波;韩英;江姝妍;
基于曲线拟合及Matlab实现IGBT结温测量
(145-146)
刘梅;周百令;
硅微陀螺机械热噪声研究
(147-148)
王剑;于晋龙;
用于高速光纤通信PMD补偿的光偏振度检测
(149-151)
王迪峰;潘德炉;龚芳;白雁;
高光谱成像仪AISA+应用试验
(152-153)
吴军;任士焱;程林;
变压器短路电压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154-155)
邓习稳;任士焱;
一种零磁通双级电流互感器的暂态响应分析
(156-157)
胡为兵;李开成;
多速率锁相环相位同步方法的研究
(158-159)
唐智;李景文;周荫清;王宝发;
基于Agilent VEE的频率调制测试方法
(160-162)
李俊峰;唐飞;徐效文;王东生;
热传递法无创测量血液流速
(163-164)
华陈权;王昌明;
毛细管测压技术的温度补偿
(165-166)
任大伟;
自适应聚类结合迭代拟合的多圆检测算法
(167-168)
周真;吴娟;李中刚;于助;
基于激光散透比的牛奶成分检测的研究
(169-170)
童凯;李志全;
分布式光纤瓦斯气体浓度测量的研究
(171-173)
毛海央;张文栋;熊继军;薛晨阳;
共振隧穿二极管Ⅰ-Ⅴ特性的一致性测试与研究
(174-175)
刘亚侠;
基于线阵TDI CCD相机的辐射标定实验
(176-177)
杨兴森;
一次风管内流动特性与流速测量
(178-179)
连光耀;黄考利;陈建辉;高凤岐;
装备测试性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180-181+184)
曹忠良;仇中柱;潘卫国;王文欢;张杰;马其良;
静电除尘器进口流场的测试与分析
(182-184)
刘永红;史锦珊;
基于T矩阵的激光光阱力计算
(185-186+207)
王志斌;李志全;吴朝霞;
分步傅里叶法在光孤子传输中的数值研究
(187-189)
张进;朱昌;
端部中空离子源的磁场测量
(190-192)
王海荣;施伟斌;吴寅;刘伟;
利用CMOS器件测量车灯照明效果方法的研究
(193-194)
吕日好;赵长寿;杨中文;陈涛;
空间目标姿态角测量计算方法研究
(195-196)
武一民;董正身;梁新路;刘斌;
基于电测量技术的悬架摆臂测试分析
(197-198)
付跃刚;邸旭;刘智颖;
目标激光反射率测试方法研究
(199-200)
刘瑾;杨海马;张菁;
基于CCD的在线厚度测量方法研究
(201-203)
黄林昊;廖学兵;谢正喜;刘重发;
激光光束质量对远程激光测距精度影响研究
(204-207)
秦霆镐;豆晓强;梁维斌;
RF在海关监测中的应用
(208-209)
李洋;刘亚侠;
TDI CCD相机系统响应非均匀性校正
(210-211)
尤文斌;祖静;范锦彪;张志杰;
冲击波存储测试技术
(212-214)
王宝龙;黄考利;魏忠林;郭瑞;
面向生命周期的复杂电子装备测试性建模
(215-217)
吴能伟;陈涛;
异面交会法在光电经纬仪中的应用
(218-219)
黄劭刚;王济晟;张景明;
负序和无功综合补偿导纳的快速检测方法
(220-221)
马宏;闫钰锋;白素平;
火箭炮晃动量的测量
(222-223)
梁福平;马牧燕;李泽峰;刘壮;
LED信号机的检测报警技术研究
(224-226)
艾延廷;张凤玲;
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振动测量技术研究
(227-228+240)
王霄;
基于时频分析的线性调频信号检测
(229-230+248)
余水宝;王霄;陈希;
高精度电阻在线测量方法研究
(231-232)
杜红棉;张志杰;王文廉;王代华;
反滤波方法在冲击波超压测试中的应用
(233-234+260)
罗兵;章云;
基于蚁群算法的SMT自动光学检测路径规划
(235-237)
王佐臣;王晓静;欧阳金华;张明强;
一种差分放大电路线性范围展宽的方法
(238-240)
白雁;何贤强;朱乾坤;龚芳;
中国海洋一号卫星水色水温扫描仪大气校正算法
(241-243)
陈晓怀;李晓惠;卫兵;
基于多种信号处理方法的动态测量误差分解
(244-245)
程真英;陈晓怀;薄晓静;夏瑞雪;
蒙特卡罗在圆度测量精度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246-248)
于海英;韦良杰;
数字强震仪力平衡加速度计的仪器响应误差分析
(249-250+270)
阮桢;胡德金;许黎明;刘茂生;时轮;王海丽;潘拯;
基于NURBS曲线的弯曲度评定方法及误差分析
(251-253)
曹晓光;徐琳;郁文霞;
基于角点检测的高精度点匹配算法
(254-255+258)
黄强先;费业泰;胡鹏浩;
表层残余应力对轴径热变形误差计算的影响
(256-258)
包建东;王昌明;孔德仁;何云峰;
人枪运动对射击精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259-260)
刘才明;
对测量结果有效位数的合理取位
(261-263+275)
蒋敏兰;
动态测量系统精度损失溯源方法研究
(264-265)
李筠;祝勇;
Monto Carlo方法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
(266-267)
朱林泉;朱苏磊;
焦度计的测量误差和校正方法
(268-270)
王伯平;景大英;
基于免疫算法的圆柱度误差的测量
(271-272+275)
张剑平;
程控放大器及其精度研究
(273-275)
陈振林;孙中泉;
微波功率座自动校准系统不确定度分析
(276-277)
韩兰懿;马铁华;范锦彪;
地磁线圈对陀螺的修正技术
(278-279)
冯健;张化光;刘金海;孙凯;任河;
分布式网络化数据采集装置及其采集方法
(280-281+302)
石璞;董再励;
基于UKF滤波的自主移动机器人锂电池SOC估计
(282-283)
王世强;曹英;王宏;
基于多线程的肌电信号实时采集与分析系统
(284-286)
刘奎学;陈丽华;吕清华;全宝富;
无线有毒气体浓度采集系统
(287-288)
张培茗;董祥美;陈家璧;庄松林;许建豪;
光盘散射光采集控制系统设计
(289-290)
叶瑞泉;常胜利;兰勇;贾红辉;邰学勇;
紫外光非视线大气传输的实验研究
(291-292)
董祥美;张培茗;陈家璧;庄松林;许建豪;
波导光存储信息读出方法实验研究
(293-294)
贾红辉;常胜利;杨建坤;兰勇;张海良;
非视线光传输的模拟与实验比较
(295-297)
马永成;李邓化;王丽娜;
基于ANSYS的Cymbal换能器等效压电常数分析
(298-299+307)
孙雅欣;吴斌;何存富;刘增华;王秀彦;
时频分析在杆中导波传播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300-302)
薛强;薛涛;刘建军;刘勇;
梯度正则化法在土壤非饱和水分运动参数反演中的应用
(303-304)
菅冀祁;马骋;李珂;贾惠波;
多波长光盘读出信号MPRML检测性能仿真计算
(305-307)
任亚飞;柯熙政;李树州;
基于小波熵的组合定位系统数据融合(英文)
(308-309+321)
宋慧波;高梅国;田黎育;
一种有效的雷达微弱目标检测法
(310-311)
韩进宏;张先峰;
基于Matlab的表面粗糙度数据采集处理研究
(312-313+324)
宋慧波;高梅国;田黎育;
雷达微弱信号检测算法中的恒虚警处理
(314-316)
方怀东;陈启美;谭营营;
基于嵌入式RTOS视频处理任务与模块分解
(317-318)
边泽强;徐志坚;孟晓风;
基于信号命令的IVI信号驱动技术研究
(319-321)
侯澍旻;李友荣;刘光临;
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及其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322-324)
文昌俊;张业鹏;
基于SDH传输系统的现场可靠性数据分析
(325-326+332)
田翠华;金海月;茹俊丽;
基于网格的交通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327-328)
温伟峰;王厚军;戴志坚;
基于USB2.0的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329-332)
吕德刚;李铁才;杨贵杰;
高性能磁编码器设计
(333-334+339)
冀大雄;陈孝桢;封锡盛;刘健;
水声信号的窄带滤波研究
(335-336)
刘广孚;张为公;李旭;郭亮;
IMU/GPS数据同步电路的研究与实现
(337-339)
张宾;孙长瑜;
拖船干扰抵消的一种新方法研究
(340-341)
文鹏程;王向军;
低功耗多处理器贫点阵图像采集系统
(342-343)
宋燕星;袁峰;丁振良;
应用同步FIFO的高速图像采集系统
(344-346)
于泽;周荫清;陈杰;李春升;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模糊特性研究
(347-348)
于庆广;张晓明;王浩;白彬;
CCD视频采集系统设计和实现
(349-350+367)
秦波;刘轶;陈明;
双余度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51-353+383)
邱丹;黄圣国;
组合航向系统中数字磁罗盘的罗差补偿研究
(354-355)
吕日好;孔祥和;郭文胜;陈涛;
引导信息处理中的数据融合
(356-358)
毛中亚;郭其一;
高速磁悬浮列车牵引供电系统谐波仿真分析
(359-360)
牛国彬;李开成;
配电变压器保护器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研制
(361-362+387)
刘贵杰;王强;梅宁;
海底油气管道检测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363-365)
王继祥;
基于可变窗短时互相关特性的语音信号处理
(366-367)
林连雷;卜伟;
雷达信号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68-369+394)
朱昌平;张红苹;王森;
新的BBADCP数字信号处理算法设计
(370-371)
姜凡;徐立中;
射频功率放大器自适应预失真的一种改进算法
(372-373)
齐爱玲;刘涛;马宏伟;
基于小波变换的焊接缺陷超声信号处理
(374-375)
李会杰;王猛;李雅蜂;苏曼迪;
用于二维弹道修正引信的IMU精度补偿试验研究
(376-377)
潘正;陈世平;
引入突变判断和回溯的GEP数据预测新方法
(378-380)
李秋娜;袁嗣杰;
混合通信侦察信号分离技术研究
(381-383)
张鑫;李冬梅;黄元庆;
基于LabVIEW的阵列式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
(384-387)
赵海燕;杨云飞;吴建磊;冯俊;
低轨卫星通信干扰效果评估
(388-389)
罗珊;孙峥;蒋新胜;马光彦;
多通道、大容量同步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设计
(390-391)
欧阳名三;
过采样技术在核子秤中的应用研究
(392-394)
祝勇;李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柴油机排放及EGR率预测
(395-398)
赵久奋;任德新;赵玖玲;闫肃;
相干斑噪声抑制技术研究
(399-400)
郝增周;潘德炉;龚芳;
一种简单的地物光谱仪定标:Ⅰ理论分析
(401-402)
钱正祥;徐华;杨溢;
非平稳语音序列的循环格型算法
(403-404+414)
任学平;王秉林;杨文志;苏凤歧;
结晶器不同振动曲线测试、数据分析和处理
(405-406)
王宏;鞠正喜;杜国华;夏存东;
基于USB2.0接口的高速视频采集系统设计
(407-408)
马骋;熊剑平;贾惠波;
多波长光盘读出信号均衡检测实验平台的设计
(409-410)
詹湘琳;李健;张宇;陈世利;曾周末;靳世久;
用于管道环焊缝缺陷检测的超声相控阵系统
(411-414)
芦娜;许良军;白惠贤;
动态电接触模拟测试系统
(415-416)
吴春俐;张石;
超导带材失超传播特性测试系统研制
(417-418)
郑静琳;李玉和;廖晓华;李庆祥;
用于二维精密定位工作台的微位移机构设计
(419-420)
李昕;曲梦可;荣誉;尹雪莉;
基于MSP430单片机低功耗湿度计的设计
(421-423)
何自立;马孝义;
基于ARM与SMS的灌区水量自动测报系统设计
(424-425)
姜晨光;贺勇;刘波;孙美芬;
竖井施工垂直度标高激光测控仪的研制
(426-427)
于莲芝;颜国正;李蛟;陈菊萍;
内置直接呼吸监测系统的气道阻力分析
(428-429)
曾水平;王俊卿;
铝电解槽多参数无线监测系统
(430-431)
滕峰成;李仲超;吴飞;李志全;吴惕华;
光纤光栅微应变测量系统研究
(432-433+444)
李杰;刘俊;张文栋;
微型惯性测量装置
(434-435)
张会新;杨运良;王红亮;孟令军;秦丽;
通用异步串行通讯测试系统
(436-438)
赵学义;路鹏;吴淼;
高浓度粘稠物料管道输送系统压力测试及其装置
(439-441)
霍洪丽;杭利军;
干涉型光纤水听器PGC数字式零差解调系统的开发
(442-444)
姚震;崔苗;
电动汽车驱动装置测试仿真系统的研究
(445-446+458)
方立德;李金海;曹所胜;孔祥杰;
基于HP34970A的工业热电偶热电阻自动检定系统
(447-448+460)
董正身;曹晓燕;武一民;尹东星;
汽车燃油经济性测试系统研究
(449-450)
杨丰华;兰图;洪永强;
基于ARM的多参数检测仪及其网络接入设计
(451-453)
肖芬;李超;倪祖荣;王陈宁;
微波自动测量系统的硬件研制
(454-455)
马骋;熊剑平;贾惠波;
机电测控系统模块化柔性硬件平台的设计
(456-458)
刘才明;陈水桥;陈洪山;
大屏幕激光转镜显示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459-460)
刘勇;纪宏岩;马培锋;佟为明;
一汽丰越2#厂房能源计量计算机系统设计研究
(461-463+476)
赵鹏;沈庭芝;单宝堂;
具有三维姿态测量功能的无人机自动驾驶仪的设计与实现
(464-465)
于庆广;付之宝;
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实现
(466-467)
赵贻玖;王厚军;戴志坚;
基于NIOS处理器的数字示波表设计
(468-470)
郭奔;李俊杰;王明彦;
采用模糊控制的推力测量系统自动校验装置
(471-472)
刘翔;李开成;
一种新型电能质量分析仪的研究
(473-474)
王元山;王寿荣;
单片集成三轴微机械陀螺测控系统研究
(475-476)
姜守达;王晶;
感应移相器转角位置检测系统设计
(477-478+481)
金晖;何洁;
频率计权的全数字实现
(479-481)
王春阳;
紫外告警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
(482-484)
何金平;王龙;
大坝位移真空激光准直监测系统分析
(485-486)
金晖;何洁;
声级计自动检定系统设计
(487-488+504)
张尧禹;李岷;于萍;时魁;
测量船船体变形测量系统的研究
(489-490)
金晖;何洁;
全数字声振实时分析仪的设计
(491-492)
郑海明;
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在燃煤火电厂的应用
(493-494)
胡登鹏;李宏伟;郭英;樊昌周;
基于决策树的便携式心音诊断仪
(495-496)
宋宇宁;周兆英;
高精度磁阻式罗盘及其SET/RESET电路设计
(497-498+511)
钱建强;王东生;
一种闭环控制圆光栅角度分度测量装置
(499-500)
原彦飞;尤文斌;李新娥;
运用NAND闪存的负延时存储测试系统
(501-502)
张瑜;祖静;裴东兴;
数字专用集成电路成测系统设计
(503-504)
张红艳;祖静;范锦彪;杨志刚;
准δ校准系统中的速度控制
(505-506+522)
陆绮荣;邹自明;
基于双CPU逻辑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
(507-509)
王晓东;张炎珠;张治辉;
基于光纤弯曲损耗的光纤对线器
(510-511)
曲卫东;雷萍;薛挺;朱诚;
大口径平行光管用于光轴平行度测量的实现
(512-513)
靳鸿;祖静;张志杰;
微型加速度测试仪的ASIC实现
(514-515+525)
史坡;廉德宇;沈昱明;
一种精确频率测量仪设计
(516-517)
钱峰;刘晔;
基于示波法的电子血压计实现
(518-519)
孙国强;郑刚;
高精度单颗粒发生器
(520-522)
张台维;
径向波箔轴承测量装置的研制
(523-525)
韩慧莲;徐力;代秀娇;龚清勇;单威;
远程测试系统与测试数据的安全传输
(526-528)
李莉;邸旭;马宏;
炮管内膛型廓自动光电检测系统
(529-530+532)
王贵成;张占胜;汪勇;徐心和;
机器视觉定位平台的设计
(531-532)
张于北;郭广平;张建合;刘庆珍;
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斜率与形状测量系统
(533-534)
刘国强;
基于80C196单片机的装甲火炮身管膛温测量系统
(535-536)
林其伟;
无电缆式钻井工程井下测漏仪
(537-538)
李凯;苏建霞;周永凯;
服装压力测量仪的研制
(539-540+542)
周燕媚;郑启亮;吴功栋;张仁杰;
可编程信号发生与频率检测仪
(541-542)
刘玉芹;刘敬文;
超声波测距仪在移动机器人避障中的应用
(543-544)
黄向慧;黄向东;
基于AD537V/F转换器的高精度智能测温仪设计
(545-546)
刘国强;郭勇;
基于87C196的便携式滚动轴承检测与诊断系统
(547-550)
赵红霞;李国臣;李振东;
基于色度学理论的农产品颜色量化系统的建立
(551-553)
王特治;
基于EP1C3的智能光栅数显系统设计与实现
(554-556)
郭威;王晓辉;祝普强;刘开周;
载人潜水器多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信息融合技术(英文)
(557-558)
任士焱;吴波;褚江;
磁势自平衡回馈补偿式直流传感器的设计研究
(559-560+566)
姚兰;赵志滨;安娜;温文竞;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网关处的数据获取与处理
(561-562+576)
包化成;王兢;
基于气体传感器电压输出信号的无线传输电路
(563-564)
詹湘琳;陈世利;张宇;李健;曾周末;靳世久;
超声相控阵在管道缺陷检测中的优化设计
(565-566)
许成才;闫卫平;李伟;
光纤嵌入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系统研究
(567-568+579)
刘卫;张华;谢植;
钢水测温传感器的数值仿真及分析
(569-571)
刘增华;吴斌;何存富;王秀彦;
扭转模态在充水管道缺陷检测的实验研究
(572-573)
吴飞;杨红艳;滕峰成;李志全;
高双折射光纤光栅扭转传感器的设计
(574-576)
施云波;张洪泉;项金娟;郭建英;
基于PdPc-PANI杂化有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研究
(577-579)
何存富;杭利军;吴斌;
管道泄漏检测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器研制
(580-582+602)
许晓飞;李邓化;
等静压压电常数测试中电荷信号的峰值检测
(583-584)
张新;费业泰;
应变式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的设计
(585-586)
陈波;杨阳;沈田双;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边缘检测算法
(587-589)
贾美娟;李邓化;居伟骏;马永成;
新型振动加速度传感器电压灵敏度研究
(590-591+606)
邱成军;左霞;孙艳美;孔姗姗;
酞菁铅薄膜气体传感器的研制及其特性研究
(592-593)
史健芳;
利用数据融合技术提高甲烷传感器的性能
(594-595)
周斌;李文印;田地;
模糊传感器对集气管阀位的适应性研究
(596-597)
时轮;方戍;马春翔;潘铭跃;
高精度立式珩磨装备的功率检测及试验研究
(598-599+614)
李芳;
轮对表面几何参量检测
(600-602)
曹晓莉;李军;甘思源;
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管网监测无线IP传感器的设计
(603-606)
施伟斌;刘伟;朱维涛;陈祥熙;
汽车灯具反射器加工质量的综和检测
(607-608)
张辉军;穆长生;王璐;
硅PN结基底TiO_2氧传感器的特性研究
(609-611)
俞阿龙;
多重小波分析在机器人腕力传感器数据预处理中的应用
(612-614)
石志松;朱惠忠;王文炎;
用于液相生物量检测的单片阵列QCM传感器
(615-616)
李述为;高梅国;傅雄军;黄桂根;
雷达穿墙检测呼吸和心跳的信号分析
(617-618)
张志君;孙霁宇;
导弹弹体坐标及几何参数的检测
(619-620+626)
曾文;王宏;张晓芬;
基于超宽带技术的工业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
(621-622)
赵曦;解永平;
基于ZigBee的智能传感器网络无线接口设计
(623-624)
张彦;周兆英;罗晓宁;史文勇;
功率超声在线数字化检测方法
(625-626)
李佳颖;应启戛;
大气颗粒物浓度在线监测方法研究
(627-628)
赵新秋;韩伟;
微分光纤传感器测量轧制力的研究
(629-631)
孙洁娣;温江涛;靳世久;
基于改进BP网络的管道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632-634+637)
刘建锋;袁赣南;甘兴利;
表面测量的差动电容传感器研究
(635-637)
王庆锋;吴斌;宋吟蔚;何存富;
PVDF压电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的设计
(638-639)
童凯;李志全;韩建辉;
差动光纤Bragg光栅压力传感器的研究
(640-642)
郭秋芬;孙枫;苗成义;李俊山;
MEMS音叉式振动陀螺仪的动态特性研究
(643-646)
刘志成;陈祥光;李宇峰;刘春涛;
在线传感器性能评估技术研究
(647-648+656)
宋亚辉;李凤保;李在铭;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效技术综述
(649-650)
刘向阳;张平;韩振海;刘珂;
压电传感器时间常数辨识方法研究
(651-653)
张洪泉;施云波;冯侨华;郭建英;
带风向识别的风速传感技术研究
(654-656)
江朝元;卢海峰;徐克强;
基于M-Bus总线的户用仪表智能传感器设计
(657-658+664)
吕干云;冯华君;朱更军;张浩然;
基于S变换的电力系统间谐波检测
(659-660)
吴朝霞;李志全;吴飞;宋爱娟;
啁啾光栅解调的FBG传感阵列系统研究
(661-664)
杨盘洪;朱军祥;赵建安;杨静;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机动目标跟踪算法
(665-666)
孙峥;罗珊;蒋新胜;马光彦;
传感器与ispPAC10的接口电路及其抗干扰设计
(667-668+676)
王格芳;吴国庆;庞郁;
信息融合技术在电路板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669-670)
苑玮琦;汤永华;
OmniVision图像传感器的SCCB总线协议在DSP中的实现
(671-673)
汪金山;余水宝;汪轲;
微弱正弦信号的全频域检测方法
(674-676)
李文涛;王志春;江杰;
电容层析成像系统阵列传感器的优化设计
(677-679)
宋寅卯;袁端磊;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帘子布疵点检测研究
(680-681)
王贵成;汪勇;徐心和;张敏;
智能酸度转换器的设计
(682-683)
张治;程金生;杨润泽;
基于霍尔位移传感器的螺纹旋卸对槽检测
(684-685+697)
陈希;余水宝;郑金菊;
水轮机组低频振动检测技术研究
(686-688)
谢建宏;
智能结构损伤监测的多传感器技术研究
(689-691)
方安安;陆勤;叶小丽;范静辉;
多点热电偶精密测试电路的硬件设计
(692-694)
熊飞;孙华燕;谷锁林;
一种激光主动探测的回波信号检测方法
(695-697)
余水宝;张胜;陈希;
汉语浊音基频实时检测技术研究
(698-699)
栾明皓;盖强;王孝通;张海勇;
往复式机械振动信号的局域波分析与故障诊断研究
(700-701)
周云龙;孙斌;尚秋华;洪文鹏;王锦峰;
锅炉水循环安全可靠性在线监测系统
(702-703)
袁海斌;袁海文;李行善;
层次故障诊断模型的模糊Petri网推理
(704-705)
赵文清;朱永利;张小奇;王芳;
粗糙集理论在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06-707)
孟宗;高海滨;刘彬;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轧机接轴扭振状态识别研究
(708-709)
高翔;白丽娜;
基于限定记忆模式的递归PCA故障诊断法
(710-712)
王永强;谢立;于德敏;许增朴;
机器视觉在线识别系统稳定性设计及故障诊断
(713-715+718)
董爱华;余琼芳;
大型商场配电线路在线故障检测与自动报警系统研究
(716-718)
于飞;李升娟;吕冬梅;刘喜梅;
支持向量机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19-721)
戴洪德;陈明;李娟;
基于多层子支持向量机的多传感器故障诊断
(722-725)
刘春涛;陈祥光;李宇峰;刘志成;
主元分析法在原油储罐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726-727)
盖强;马孝江;殷福亮;
局域波多分辨分析及其在振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728-729)
谢颖;陈文彪;蓝娟;李伟力;
笼型感应电机转子断条故障诊断方法
(730-733)
康建设;尹健;王希星;
CBM系统与设备状态监测
(734-736+739)
康建设;尹健;
装备故障诊断、预测与信息管理
(737-739)
张伟;胡昌华;焦李成;
最小二乘AR模型的惯性器件故障预测
(740-743)
赵玖玲;赵久奋;
基于改进BPNN的电子化指挥系统故障诊断
(744-745)
蒋新胜;王伟策;马光彦;方虎生;
基于DSP的便携式故障智能诊断系统
(746-747+754)
宋新民;王格芳;冯锡智;
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复杂系统故障诊断研究
(748-749)
牛玉广;李玉荣;马华杰;宁薇薇;
基于报警的汽包水位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研究
(750-751)
郭刚;
PID控制系统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
(752-754)
王格芳;陈国顺;庞郁;
多智能体炮兵指挥系统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755-757)
王伟;宋现春;郭梅静;
数控磨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758)
中国科协年会节约能源与循环经济分会场‘节能、环境与安全测控技
仪器仪表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往期回顾
仪器仪...
2022年04期
仪器仪...
2022年03期
仪器仪...
2022年02期
仪器仪...
2022年01期
仪器仪...
2021年12期
仪器仪...
2021年11期
按年查询
更多>>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1982]
[1981]
[1980]